一线工匠鲁勇草根发明家多次填补铁

通讯员张成杰栗崧航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

一台火车机车车载设备由上百根配线连接而成,如果用万用表和手摇兆欧表来检测每根配线的连通情况,需要3至5人相互配合用时5天才能完成。自从有了“CZXL-Ⅲ型车载设备线缆智能综合检测台”,现在只需1人半天就可测试完成。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车载设备配线检修模式,更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此项研发填补了全路该领域的检修空白。

3月9日,记者在哈尔滨局最大的电务检修基地,见到了这台检测设备的研发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60后工长——鲁勇,一位自学成才的多次填补铁路系统技术空白的“草根发明家”。

不甘平庸,“草根”学徒苦读自学成才

60后老鲁学历不高,工龄挺长,年,高中没毕业就成为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一名学徒工。面对各式各样复杂的电路检测作业,鲁勇感觉无从下手。

一次,有个半导体坏了,鲁勇反复观察与检测,判断是某种故障,而工区老师傅听了听声,又用螺丝刀在半导体上敲打几下,就判断是另一种故障。电路故障并不直观,看不见,摸不到,老师傅仅凭声音就能精准判断故障,这给鲁勇极大震撼,也在他心底埋下了求知的渴望。

好学要强的鲁勇对电务知识兴趣日渐浓厚。年,鲁勇报考了牡丹江工人大学,白天上班,晚上上学,每天都学到深夜。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凭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正常需要3年时间学徒期,鲁勇仅用一年多就提前出徒,成为一级工,随后,又在极短时间内连跳两级,逐渐在车间崭露头角。

几年下来,凭着韧劲儿,鲁勇理论知识日渐丰富,工作也开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仅如此,他还能解决一些刁钻的技术难题,当年的“草根”学徒工逐渐发展成为车间的“技术大咖”。

创新研发“智能练功台”,为机车配备“黑匣子”

由于业务水平进步迅速,年,鲁勇成为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鲁勇所在工区负责车载电务设备检修,由于车载设备都在机车上,日常练功想模拟故障很难实现,工友们常常抱怨。鲁勇就萌发了自己研究制作一台“智能练功台”的想法。

他一边自学一边发明创造。只要看到与车载系统有关的书,鲁勇就买,有的书实在买不着就借,借不着就跑大学和科研单位求教。他白天坚持上班收集动态数据,晚上回家挑灯夜读,反复推敲控制电路,研究操控方式。从查资料、画图纸,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设计模拟电路、引入电脑控制、连接车载配件,再到反复测试改进。3个多月,他几乎每天都干到后半夜,终于,“CZSB(车载设备)—Ⅰ型智能练功台”在他手上诞生了。

这台练功台由电脑连接控制,可模拟机车运行中发生的速度故障,自动生成故障点、考试卷。职工在练功台上演练和在机车上演练一模一样,效果非常好,工友们的喜悦和认可,激发了鲁勇继续投身创新的热情。

车载设备逐渐发展成由芯片、主板、存储设备和各类传感器组成的复杂系统,可以像飞机“黑匣子”一样记录列车运行时的一切有用信息,保障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

但车载设备也有弱点,就是配线太多,检修困难。车载设备有上百根配线,用传统万用表和手摇兆欧表人工检测,六七个人忙活一周才能检测完。年的鲁勇,把钻研的目光放到提升车载设备检修效率上。

内燃机车JT-型信号设备的插头为航空产品,插头接触插孔及插针表面均为镀金,严禁用万用表表笔插入测试,而工人们原来日常配线检修都是用万用表和手摇兆欧表,手工作业,人为因素多,测试结果不可靠,易漏点。鲁勇又开动脑筋,带领工人自己研制专用测试台。鲁勇千方百计搜集废旧配件,改旧利废,仅花了几百元购买新配件,集齐了所需材料。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研制,一台“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出炉了。

这个测试台使配线由人测变为机测,配线测试合格率由原来的80%上升到%,解决了检测配线设备准确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原来2个人6个工作日的劳动量现在1个人半天就可完成,而且准确率高,效果好。

百余项革新填补铁路车载专业多项技术空白

从年开始,鲁勇由于在技术攻关上的出色表现,先后被授予铁路总公司劳模称号、哈尔滨局建局70周年功勋人物称号、中华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十大龙江工匠等荣誉称号。鲁勇以他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车载设备领域最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展示着新时代铁路工匠的风采,他所取得各项研发成果成为科技创新助推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

近年来,随着技术业务、科技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鲁勇发现许多设备和装备尽管很先进,科技含量很高,仍存在操作起来复杂、效率较低、测试数据不够精确等问题。这让鲁勇又产生了新想法。

年,鲁勇将“CZSB(车载设备)—Ⅰ型智能练功台”升级为II型,将车载设备智能配线综合测试台升级到第三代。这两个台子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实现了电脑完全智能化操作,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将得到抑制和杜绝。凭借“CZSB(车载设备)—Ⅱ型智能练功台”和“CZXL—Ⅰ型车载线缆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这两项发明,成功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的技术空白。

鲁勇说:“社会在不断进步,环境在变化,时代在变化,特别是科技已经进步到5G时代了,应该说对我们现场工人也是个挑战,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将是把设备检修推向‘云端’,实现远程盯控,实时监管。”

这些年,他连续创新完成各类技术革新多项,设计研制各类试验台30多个,为解决一线生产难题作出卓越贡献,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多项技术空白,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QC成果一等奖。

感恩企业厚植创新“沃土”

鲁勇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深知自己获得的一切荣誉和成果都离不开企业的培养。他时常说:“我是企业培养的,为企业创造利润价值,是我对企业的回报,是应该做的。”

为了让鲁勇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加专注技术创新,哈尔滨局牡丹江电务段为他创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包含办公区、学习研讨区、设备研发操作区、成果演示区4个区域,下设实培室、测试室、模拟试验室等活动场所,面积共计平方米。段里还先后投入23万余元用于工作室建设和配套设备购置,配备了嵌入式触控工程机、数字示波器、数字电感电容测试仪等仪表器材共计17件。

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还曾经亲自过问他的创新进展情况,并组织科研所给他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推广。鲁勇最新研制的CZXL-Ⅰ型车载设备线缆智能综合检测平台,目前已在集团公司投入使用,创造生产价值万元,与其他兄弟局集团公司的推广洽谈也在进行中。

-年间鲁勇的工作室先后被评为鲁勇劳模创新工作室、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鲁勇信号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总工会的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工会工人先锋号。

自制教具,带出一支技术一流的队伍

钻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技艺过人,是鲁勇理解的“工匠精神”。这不仅能在鲁勇不断更新迭代的创新产品上得到体现,也能在他的培训教学中找到答案。

在鲁勇看来,优质的设备质量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所以他十分注重对职工的传授和帮带。为了让工友们都能成为技术骨干,鲁勇还结合实际,创造了“塔式”教学模式、“五不定”教学方法和“雷打不动”学习制度。

在带领工友们学习新型电路板的电路构成时,鲁勇发现工友们拿着厚厚的电路板图纸却无从下手。他决定自制“教具”。于是默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吃”透电路板图纸然后将书中分散在15页的密密麻麻的电路逐线、逐号、逐标,手绘在A3版面的大图纸上,这一画就是6张。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当他拿出这些图纸的时候,工友们眼中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崇拜让鲁勇觉得这一切也都值得。

这些年来,鲁勇工队已走出高级技师12人、技师15人、高级工26人。

三十九年初心不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鲁勇不仅搞发明创造出名,技术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他曾在年被评为哈尔滨局首席技师,也连续4年被评为牡丹江电务段首席技师。他曾有多次机会成为管理岗位,但都被鲁勇婉拒了。

每次提到这,鲁勇就笑着回答:“我一直都工作在一线生产岗位,我的发明创造也都是基于在一线岗位给我的灵感,而且都是用于提高一线岗位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我喜欢这里,也离不开这里,这儿也需要我。”

过去的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为抗击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鲁勇作为党支部书记、工队带头人,主动担负起车间、工队各项防疫工作。他弹性调整工友工作时间,合理调整作业安排,确保机载设备安全运行。工友们都弹性工作,鲁勇却更加忙碌,不仅要搞科研,还要在人员紧缺情况下抓好安全生产,更要做好车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鲁勇不断转变身份。消毒、测温、运送物资、讲解防疫知识,在鲁勇的带动和守护下,车间不仅平稳度过了疫情最严重最艰难的时期,还确保了机车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时代锤炼匠心,匠心塑造时代。三十九年初心不改,他践行着“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做就做到极致”的信条;三十九年匠心筑梦,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龙江工匠;三十九年扎根一线,他用创新书写了新时代一线工人的传奇。(文中图片由栗崧航拍摄)

编辑:张爽

审核:朱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