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要颜值还是要性能NO其实都可以兼顾

北京中医医院酒渣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5/9105932.html

去年AMD的RYZEN横空出世,一举咸鱼翻身,扭转了以往孱弱的形象。受RYZEN影响,intel终于舍得挤多了牙膏,将以往X系主板才能用的六核下放到了相对平价的Z系主板上,而且加量不加价,颇受玩家好评。

下面是装好的K主机。

看什么6,光污染,走一波。

配件合照,下图只出现了新购入的,还有部分配件沿用老货,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主板选择了微星zgamingplus,考虑到搭配定位稍低的i5K,所以无需最顶级的主板,中端型号便宜大碗,足够用了。

盒子背面的各种高科技,看着很唬人。

主板为ATX大板板型,采用红黑配色,颜值倒是不低。

主板采用6项供电,应付i5级别的处理器足够了。

4条DDR4内存插槽。

6组SATA3.0接口,2组USB3.0前置接口。

2条PCIEX16插槽,4条PCIEX1插槽,1条M.2插槽,可支持、、、等多种长度规格的M.2SSD。

RGB插针,可外接RGB风扇/灯带等个性化产品,同时支持微星的MysticLight软件控制系统。

主板I/O接口较为丰富,该有的主流接口都有了。

主板背面为黑色,属于近年来的主流配色。

电源采用XFX的XTiW钛金电源,其实以本人的平台,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电源,不过当时考虑到挖矿比较火热,想兼顾挖矿,所以买了个大功率的。该电源购买时某东有赠送官方模组线的活动,仅限前一百名,本人赶上了。

包装图案看起来简约清新,颇有科技感。

背面也是各种黑科技。

附件一览。

自带的线材很丰富,不过偏硬,还好赠送了镀银模组线,到时候就用镀银线吧。

电源采用14CM大风扇结构,全模组设计,自带HybridFan开关,打开HybridFan开关后,风扇会在低负载时停转,噪音会更低。

侧面的LOGO一改XTR系列的做旧风格。

功率表,其中12V输出就达到了W,占比较高。

ElementTi镀银模组线采用单独的盒子包装。

线材没啥好拍的,直接接到电源上看看。

这套线材多达12组,不过装机只用到这些。

理工宅男,见东西都想拆。好在电吹风大法+手艺纯熟,所以很少搞到失去质保。

内部是酱紫的。

风扇为鸿华HAH12F-Z,mm规格,额定电压12V,最大电流0.36A,最高转速RPM,采用FDB轴承。

电源采用主动PFC+LLC全桥谐振拓扑+12V同步整流+5V/3.3VDC-DC方案,和海韵的PrimeTitanium颇为接近,当然,这款电源本身就是海韵代工的,相似也是正常的。

一级EMI电路,2个X电容、1对Y电容和1个保险管。

主电容,两枚日化KMR电解电容并联,每一枚的规格为μF/V/℃。

主变压器特写。

DC-DC兼模组输出子板,采用了不少日系固态电容进行滤波。

自从当年做模组线BOOM了一台模组电源,往后每次入手模组电源,都会用万用表测测模组线,以往万一。

当然,官方出的模组线还是挺稳的,12V、5V、3.3V、5Vsb等电压都正常。

机械键盘,HyperXMars火星RGB键盘,最近只要能发光的电脑配件都玩RGB,键盘自然也不能例外。

盒子背面。

内部包装,保护性还不错。

附件很简单,一张说明书+一个掌托。

键盘和掌托合体。

从背面看看。

拿掉掌托就是一个窄体键盘,虽然颇为紧凑,却是标准键全键位布局。

主键区。

编辑键区和数字键区。

键盘采用金属拉丝面板+悬浮键轴设计,质感不错。

可折叠式防滑脚垫。

键盘主打光污染,所以有些导光条少不了。

采用国产欧特姆青轴,虽然听着没樱桃逼格高,但大大降低成本,有较高的性价比。

键帽采用ABS材质,双色注塑工艺。

机箱为九州风神男爵,内置船长RGB水冷散热器。

机箱体积控制较好,用M-ATX的体积提供了对ATX的支持。机箱采用钢化玻璃侧透,背线也有辅助理线的扎带,各方面设计还算合理。

顶部的I/O接口。

这几个按钮是控制RGB灯带和风扇的(需要接到机箱的控制线上)。

顶部有大面积防尘网,靠前端有个提手,很像某些品牌机机箱。

自带的船长RGB水冷,这玩意单独买也得多,买水冷送机箱系列?

从5个挡板数量可以看出这机箱是MATX结构,但它是怎么实现对ATX支持的呢,接着往下看吧。

要将让该机箱实现ATX装机,电源必须按照这个方式安装。

固定到这里(机箱的前上部)。

省去装机过程,所有配件安装到位。

竖起来看看,貌似还不错。

背线走的也较为顺利,SSD也被固定在背面。

水流计特写,刚开始我以为是个摆设,没想到水冷工作时这玩意真的会转。

盖好侧板。

装好MSI的MysticLight软件。

然后就可以看什么6,光污染,走一波了。

水流计特写。

LOGO特写。

接着看看键盘的RGB效果。

全红色。

全蓝色。

利用Fn+组合键可以实现多种光污染效果,这里就挑几个演示一下吧。

看了半天装机,大家肯定等不及了吧,下面真正的干货来了,先看测试平台。

两位选手K和K也准备就绪。

和的差别。

K的基板明显薄了许多。

K的测试平台就用上面装好的那台,至于K,则用下面的裸机平台。

两颗U的参数对比。

鉴于测试过程的截图又臭又长,大家也没耐心看下去,下面就直接上测试结果吧。

无需主观性的评价,大家直接看数据,差距有多大,很直观,我就不多说了。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欣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