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循环全过程审计方法与案例
概述
生产审计的内容可以分生产排程、材料领用、生产投产、成本核算、废品管理等很多方面,这个需要和ISO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
一、基础知识入门
1.1生产计划
生产订单是生管人员在安排的,生产计划安排得好不好关系到3个部门,销售部门、仓库采购部门、生产部门。
销售部门需要做下个月的FCST,也就是下个月的销售预测,生产部门是按照FCST安排了生产,但是实际上客户的采购需求没这么多。因为销售订单的变更的时限不确定,就容易导致中途客户变更需求,但是生产这边无法及时处理,导致库存呆滞,也就是多生产了。没有客户的采购订单,仓库部门就不能出货给对方。
采购是根据生产计划来安排采购或者说进料,合理的安全库存。有些公司一旦生产线开动就无法停下来。有些公司的ERP是和客户那边是共享的,系统会根据设置的生产计划以及安全库存自动下采购订单给供应商。
公司机器设备的产能与工人,本身工人只能12PCS/小时,你安排生产24PCS/小时,肯定是交不了货。硬是要交货,那只能降低产品质量。比如本来的合格率是80%,为了赶进度,合格率。因为工人不是机器,人会有疲劳,即使是再熟练的工人
1.2生产领料
车间会根据生产计划或者生产指令去领料,领料的时候会填写领料单,领料单有3联,一联是车间的,一联是仓库的,另外一联是财务的。除了生产时候的领料,还有返工或者维修时候的领料。如果让生产部门自行来领往往容易造成多领料,比如一次就把今后2-3天的量都领走。因为生产部门主要责任就是把产品定时生产出来,这样对于材料的管控就不是很好。就需要进行限额领料,限额领料是针对用料品种比较固定而又需要多次领用的物料。
有人会说这怎么可能,我们工厂都是三班倒的,所以生产车间自己要有个小仓库。但是往往是因为有了车间小仓库,就真实反映生产异常情况,生产过程质量异常多是由来料不良和批次差异、设备异常、车间人为等原因造成,否则成本差异会越来越大,造成管理失控。取消车间小仓库,生产再出现质量异常需要再投料,只有去公司仓库领料,填写超额领料单,对生产过程就有了监督和控制。
当发现材料质量有问题、用途变更或者余料的时候,需要退还给仓库。
1.3返工或者报废
材料领回来之后,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工艺安排生产。生产过程中会因为材料以及工人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产品的返工或者报废。返工就是还修修还能用,不能修了就报废。还有一种是返修,返修往往指的是产品卖出去之后返回车间修理。
材料原因造成的返工,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大多数进料质检往往是抽样,有时就是一个外观的验收,部分来料不良就是在产线发现的。
除了报废的材料,另外还有生产中的下脚料或者边角料。边角料是产线工人收集,并计入边角料备查本,之后转交给仓库保管,有时会有废品或者边角料仓。当存到一定的时候,仓库会向公司经理申报,最后采购部负责变卖。有的公司在出售的时候,还需要由财务或者审计现场监督,一是看地磅的计量是否准确,另外一块是正常商品混入到废旧品中。至于销售价格这一块,目前大多是包月的,也就是一个月多少钱的这种,类似于仓库的废旧包装箱出售。
像服装、家纺企业,往往会有二等品,产品有瑕疵,但是不影响使用。对于二等品,除了内部消化外,还有一个手段就是促销了,所以当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遇到商品促销还真得涨个心眼。
1.4设备维护或者机电维修
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一般的办公用品的维护不一样,因为往往维修的零配件的单价比较高。所以往往会采取以旧换新、化整为零以及及时维修的措施。因为生产线上出事情,不太可能我把废旧零件取下来维修,维修好了再按上。往往第一时间需要解决的是,所以更换上新的零配件,而更换下来的零件则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则直接报废处置。这里还会涉及到废旧零件的变卖。这个就会存货的报废处置差不多了。
化整为零,就是维修领用需要按照最小的计量单位进行领用,登记的时候也是需要最小的计量单位。
当然设备维修还会涉及到维修的工具。工具就很多了,比如液压机、移动维修工具车、振动诊断仪套件、万用表等等。往往是每个机电员工有一套维修工具,另外还有一套是公用的工具。个人工具如果损坏需要赔偿,正常损耗则报废。当然机电工具的采购也是审计的方向,因为我们平时在做常规审计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物料以及设备这一块,机电工具以及零配件的购买基本上很少。
1.5成本核算
一个产品的成本涉及到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材料和人工涉及到定额,比如人工工时的定额、材料消耗的定额,而制造费用主要是分摊标准或者费用归集的标准。
内审实务中对于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这一块的准确性并不多,更多的在于材料人工的浪费或者无效率。
1.6验收入库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并非直接进入到仓库内,而是需要先经过包装车间。包装车间对产品进行外观的验收,之后放到待检区域,等质检结果出来后封箱,然后质检员贴品质标志。
关于质检,其实在生产制造企业分三块,分别为来料检验、生产质检以及出库质检。生产质检有三块内容,生产余料质检、半成品质检、以及产成品质检。对于生产质检来说,工艺变更前后的质检标准是否及时得到了更新,这也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