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强基育才青年培养工程
通讯员鞠同心
16人,其中,硕士11名,5人见习,其他刚定岗,入职时间最长者不满5年。他们现在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国网枣庄供电公司首批“强基育才”柔性团队,主要任务是完整参建一个工程。
“所谓柔性,就是打破一个专业干到老的传统模式,实施跨专业、跨单位培养,着力打造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枣庄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彦良表示,他们为新员工量身打造培养计划,结合枣庄电网新建和在建工程开展实战锻炼。
职场小白出力流汗
5月31日,台儿庄区马兰镇新台高速输电线路迁改工地午餐。没有餐桌,没有板凳,烈日当头,尘土遍地,16位新人先是半蹲着吃,后来实在撑不住,纷纷一屁股坐在地上,跟老师傅一样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坐下去的一刹那,是他们接地气提高动手能力的开始。”在施工一线跌打滚爬24个春秋、脸早已晒得黝黑黝黑的党员、枣庄供电公司送变电公司副经理吕永东是当天工地带队人,起初对16位新人的到来半信半疑。毕竟,大学生从工地一线做起是他当年的成长模式,现在工地多是劳务和专业外包人员。可,枣庄供电公司人资部门交待任务很坚决:“这16人就是跟着干工程的,跟其他工人一样对待。要说标准,先把他们晒得跟你一样黑!”
“大热天,一到现场我的工装就被汗水浸湿了,但师傅却习以为常,依然认认真真地工作,爬高下低,从不抱怨,这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我要向师傅一样投身到工作中去。”入职9个月时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来自高新供电中心张范供电所的高川峻,说出了更多学员的心里话。“从刚到滕东变电站时的迷茫,到师傅手把手教导进行简单动手操作,再到峄城变电站完整地完成试验工作,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27岁的盛锴,电气工程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为输电运检中心输电智能巡检员工,参加锻炼的是世纪大道迁改工程和峄之光光伏送出工程。虽然已经从事了2年输电运维工作,但全程参与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架线等工程建设下来,依然倍感艰苦:“线路上的工作大多都在户外,每天风吹日晒,全身湿了干、干了又湿。尤其是停电施工那几天,天不亮开工,天黑还在忙碌,回到住处倒头就睡。”
相比吃苦能力的不足,眼高手低成为更多新人对自己的清醒认知。23岁,入职9个月时间、来自薛城供电中心变电检修班的仇光耀,参建的是千伏峄城变电站整体改造工程二次调试。“看着师傅熟练地制作控制电缆头,我以为这是件很容易的活儿,结果一上手挑战重重。师傅几分钟干完的工作,我却花了数倍时间。”他惭愧地表示,正是从那一刻起,自己开始了职场的脚踏实地。
工人师傅手把手教
“何谓点极性?将指针式万用表接在互感器的二次端子排上,万用表打在直流电压档;将电源接在互感器一次的出入口,用遥控器控制电源的通断,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左右偏向,来判断互感器极性是否正确。”
7月19日,在千伏滕东站改扩建施工现场,年过半百的陈东升师傅现场传授互感器试验方法。与正规课堂不同的是,陈东升是位没有学历的一线工人,讲授也是自己多年在一线跌打滚爬积累的土办法。不过,却瞬间“惊了”入职2年、来自滕州供电中心变电一次检修班、山东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徒弟”郝清翔。
师带徒模式,是枣庄供电公司“强基育才”工程对传统的沿袭,由承培单位采用1对1全程师带徒模式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根据师傅意见和个人技术情况,在具备条件后按专业将参培青工编队入组与师傅进入同一现场作业层,由所在项目负责人安排与作业层人员共同参加现场工作。
“师傅教的很多东西课本上没有,可特别实用。”郝清翔表示,点极性法不仅上手快,且效果特别好,让他很快就测试出了“10千伏出线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电压互感器柜端子排接线压绝缘外皮虚接”等问题,更让他口服心服当起了小学徒。
“学校重视继电保护原理教学,变电站二次回路接线图讲授不多。”入职3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的硕士研究生、来自市中供电中心变电检修班员工刘海涵表示,通过现场师傅讲授、研究图纸,讨论端子排接线,掌握了二次回路接线图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知识点。
“从最简单的电气设备认知来说,比如尽管在书本上学习过组合电器设备,但对于实际设备的各个结构组成还是一头雾水,经师傅们现场通俗易懂讲解,才明明白白掌握。”去年9月入职、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薄其帆,是位硕士研究生,参建的是千伏峄城变电站整体改造工程变电一次安装,感叹地表示“现场工作只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尤为可喜的是,老师傅们“卖油翁”般的动手能力和常年扎根一线的吃苦态度,刷新了青年员工的三观,端正了对一线工作的态度。“师傅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常年奋战在电力建设一线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是入职5年、来自山亭供电中心配电运检班的季作敬发出的由衷感叹。
职业生涯全能规划
“干嘛讲嘛,干电网的总得懂电网结构吧”“不会爬电线杆,不会修变压器,怎么好意思说是干电的”……这是职场老人们的抱怨。
“学电气工程的,也在供电企业干,可没有干过电气工程”“专业越分越细,实际问题解决光靠本专业不够”……这是入职新人的遗憾。
“做强核心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枣庄供电公司组织部副主任仇兴玲介绍说,“强基育才”既是落地省公司人才发展新高地建设的工作举措之一,也是充分听取多方意见的尝试。按照工程实际及培养需要,他们首批培养工程设5个专业方向,分别为土建施工、线路施工、一次安装、二次调试、高压电气试验。16名参培人员与现场人员同进同出同管理、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参与工程建设过程,重点学习图纸识别、工作流程、标准工艺、施工要点、项目管理等内容,做到让青年员工真正深入现场参与到工程建设中。
枣庄供电公司还坚持全程跟踪式评价推优,由承培单位按月依据青年员工在现场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评价鉴定,并将其绩效、考勤反馈组织部和推荐单位。培养期满后,由青年员工申请,人资部门牵头组织总结答辩、理论考试、现场实操,对参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验收,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同时,优先推荐到管理岗、班组长岗位任职。
全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