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OTL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名称:OTL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与测试
一、实验内容
1、分析OTL低频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和偏置状态;
2、搭建并实作实验用OTL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3、测量实作OTL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设备
1、Multisim14.0虚拟仿真工具;
2、电烙铁等常用手工焊装工具;
3、数字万用表;
4、信号发生器;
5、双通道示波器;
6、直流稳压电源;
7、晶体管、电阻、电容、导线等电子元器件若干。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电路为OTL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电路的原理图如下。要求输入为正弦波小信号,输出信号能够推动阻抗为8欧姆的小喇叭负载。
本OTL低频功率放大电路为两级结构,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由直流电源VCC供电。第一级放大电路是一个共射极放大电路,主要由C1,CD,VCC,Q1,Rp1,Rb1、Rb2和Re元件构成,主要目的是作为电路的输入端,实现输入信号放大功能。其中,C1用来过滤直流信号,VCC用来为电路提高能量,Rp1用来调节静态参数点和调节Q1的集电极电流;
第二级放大电路是一个互补推挽电路,主要由互补管Q2、Q3,D1,Rp1、Rp2等元件构成,电路的特点是利用分压元件Rp2和D1为互补管提供门坎电压,互补管交替工作,主要目的是实现输入信号的功率放大功能。其中,Rp2用来调节静态参数点以及和D1同时为互补管提供门坎电压;
此外,电路还设计了D2(发光二极管)用来提示电路是否正常通电,R9用来保护负载电力(仅调试使用),R8用来保护发光二极管;
电路工作时,输入信号Vi=mVp,1kHZ,sine波形,经共射极放大电路,获得输入信号电压放大;然后以相位相差90°的电压输给Q2、Q3,它俩在正负半周交替工作,最后输出给负载工作的同时为电容C2充电。
实验电路实测指标:
1、静态参数点;
2、动态:
四、实验步骤及测试结果记录
(一)、实验步骤
本实验先用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电路相关参数和工作状态,然后手工焊装方法在PCB上实做出电路,最后用仪器仪表对实物进行性能参数测量。
1、用Multisim虚拟仿真工具对实验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电路如下:
经过仿真实验,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如下表所示:
输入mVp,1kHZ的正弦信号进行动态测试(以及逐渐增大输入电压,在输出电压将要失真时记录最大输出电压),主要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
2、按实验电路原理图,在PCB上完成实验电路元器件布局和焊装,制作的电路实物如下:
3、对实作电路进行性能指标测量。
(1)、静态调试
方法是:
a、不接任何电源,不接入负载;调节Rp2,使其阻值为0(使用万用表2k欧姆档检测);
b、加电源VCC=15v,调整RP1,使M点电位VM=7.5v;
c、输入端接入mVp,1kHZ,sine波形的输入信号;
d、输出端接示波器(选用ch2通道);
e、缓慢调节RP2,逐渐减缓输出信号的交越失真,直至消失;
f、撤离输入信号,测量M点电位,并调整RP1,使VM=7.5v;
g、使用万用表直流20v挡位逐一测量各个三极管静态参数。
结果是:如下表格:
(2)、动态调试
A、交流电压增益AV:
从电路输入端输入频率为0=1、幅度为Vi=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端用示波器测量负载上的输出信号。测量的结果为:
输入输出波形如下:
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
在A步基础上,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直至负载上的输出信号刚好出现失真,用示波器测量
此时的输出信号。测量的结果为:
最大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图如此所示:
C、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以B步的测量结果,用公式计算得到。结果如下:
D、效率:
在B步的基础上,拔下短路帽,接入mA电流挡位万用表,测量电源输出的电流,并计算平均电流IDC,用公式计算出电源的平均输出功率POE。然后用公式计算出实验电路的效率。测量结果为:
所以,实验电路的效率为:Pom/Poe=13.9%
E、带宽:调整Vi大小使得输出电压为2.VPP,使得半功率点输出电压为2VPP,此时分别增大和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分别记录输出信号为2VPP时的fL和fH,测得带宽从37HZ到4.3MHZ。
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五、实验结果分析
1、静态参数经过对比仿真与实测结果,所制作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符合仿真结果或计算结果。
静态参数各个点电位实验所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几乎一样,相对误差很小很小。
2、主要性能指标经过对比仿真与实测结果,所制作电路的主要性能基本符合仿真结果或计算结果。
动态参数实验测量值基本规律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但误差相对静态参数误差来说比较大;特别是幅频特性曲线带宽的测量,实测fH与仿真结果相差了近2MHZ。
六、实验小结
整个实验过程(包括仿真、实作、测试)中,遇到了下面的一些问题:
1、仿真时一开始不熟悉Multisim虚拟仿真工具的使用,没使用形如电压探针之类的“元件”,使得仿真电路凌乱甚至存在错误;期间通过上网查到部分操作指南,最终在老师讲解之后才对Multisim虚拟仿真工具有关本实验操作有了一个整体把握。
2、焊接电路板时,由于电路有点复杂,然后连接错误了几次,且不熟悉焊接的逆向工作,所以拆解元件时就比较困难;最终借助尖嘴钳以及寻求同学帮助完成了电路的更正。
3、电路性能实测时,部分同学由于操作不当,多次产生爆管现象,使得我不敢进行实验;最终严格根据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进行实验,也逐渐放开操作,顺利地完成了实验。
4、通过实验我懂得的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需要实际操作加以验证;但进行实际操作的前提又是需要有牢靠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七、思考题分析及解答
1、电路属于何种类型的功放?甲类、乙类、甲乙类功放电路的工作波形各是什么样的特点?据此,你认为共射放大电路工作于何种状态?(定性讨论)
答:实验设计电路属于甲乙类功放电路,三类电路工作波形特点如下表所示:
2、就你看来,OTL电路与OCL电路在电路组成上有何异同?(定性讨论)
答:a、电路结构:
同:均利用三极管的偏置;
异:OTL是无变压器输出电路,就是输出端是用较大电容耦合的,采用正单电源供电。
OCL是无电容输出电路,输出用变压器进行阻抗匹配,采用正负双电源供电。
b、优缺点分析:
OTL电路采取互补对称电路(PNP,NPN三极管互为互补管)以及单电源供电,电路轻便简单,但需要容量较大的电容充放电,以充当双电源的工作,对低频信号的接受效果差;
OCL电路由于省去了输出电容,使得频率响应效果更好,使用双电源供电,输出功率大,但也增加了电路复杂性,也提高了制作成本。
3、若欲提高实验电路的输出效率,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定性讨论)
答:a、从公式:可知,理论上可以适当减低负载的阻值以提高输出效率;
b、其次从电路能耗出发,选用压降较小的晶体管(例如锗管),减小电路管耗,从而也能提高电路工作效率;
c、根据公式:,可以适当提高电源电压来提高输出功率,从而提高电路输出效率。
4、实验电路中,你清楚电容C2起什么作用?电容C3起什么作用?电容Cd和电阻Rd起什么作用?电路的增益还可以提高吗?如何提高?(定性讨论)
答:电容C2选用容量较大的电容,利用其充放电功能,实现充当电源的作用;
电容C3在通交流信号时使VCC接地,
电容Cd处于电源与共射极放大电路之间,利用其充放电功能,间接的为射极放大电路提供能量;
电阻Rd用于分压调节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5、实验电路的射随器使用了射极电阻,目的是想“抑制”热击穿。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热击穿”现象,你能想到哪些措施?(定性讨论)
答:热击穿是指:击穿电压随温度和电压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随着电路工作在某一时刻电压大于击穿电压时就会产生热击穿;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热击穿,就其定义而言,固然应该选择高温电学性能较好或是能够保持稳定的元件,例如:电瓷材料耐热性能较好,可以选用其制成的元件作为电路元件,从而尽可能的抑制热击穿。
6、实验过程遇到的其它问题,以及你对问题的思考和采取解决办法。(定性讨论)
答:对于电容C3,有同学说电路连通交流信号时,就短路了电源VCC了,为什么不会损坏电路呢?
而我认为即使没有电容C3,当电路导通交流信号时,等效出交流通路时VCC阻值很小也相当于接地了。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