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电动机知识大全
电动机知识大全
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一、电动机型号
电动机型号是便于使用、设计、制造等部门进行业务联系和简化技术文件中产品名称、规格、型式等叙述而引用的一种代号。
产品代号是由电动机类型代号、特点代号和设计序号等三个小节顺序组成。
电动机类型代号用:Y——表示异步电动机;T——表示同步电动机;
电动机特点代号表征电动机的性能、结构或用途而采用的汉语拼音字母。如防爆类型的字母EXE(增安型)、EXB(隔爆型)、EXP(正压型)等。
设计序号是用中心高、铁心外径、机座号、凸缘代号、机座长度、铁心长度、功率、转速或级数等表示。
如:Y2--M1–8
Y:机型,表示异步电动机;
2:设计序号,“2”表示第一次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产品;
:中心高,是轴中心到机座平面高度;
M1:机座长度规格,M是中型,其中脚注“2”是M型铁心的第二种规格,而“2”型比“1”型铁心长。
8:极数,“8”是指8极电动机。
如:Y—10/
Y表示异步电动机;表示功率KW;10极、定子铁心外径MM;
机座长度的字母代号采用国际通用符号表示;S是短机座型,M是中机座型,L是长机座型。
铁心长度的字母代号用数字1、2、3、-------依次表示。
二、电动机铭牌参数介绍
型号:表示电动机的系列品种、性能、防护结构形式、转子类型等产品代号。
功率:表示额定运行时电动机轴上输出的额定机械功率,单位KW或HP,1HP=0.KW。
电压:直接到定子绕组上的线电压(V),电机有Y形和△形两种接法,其接法应与电机铭牌规定的接法相符,以保证与额定电压相适应。
电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并输出额定功率时定子绕组的三相线电流
频率:指电动机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中国规定为50HZ±1
转速: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负载下,电动机每分钟的转速(r/min);2极电机的同步转速为/min。
工作定额:指电动机运行的持续时间。
绝缘等级:电动机绝缘材料的等级,决定电机的允许温升。
标准编号:表示设计电机的技术文件依据。
励磁电压:指同步电机在额定工作时的励磁电压(V)。
励磁电流:指同步电机在额定工作时的励磁电流(A)。
三、电动机结构简介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由定子、转子和其它附件组成。
(一)定子(静止部分)
1、定子铁心
作用: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并在其上放置定子绕组。
构造:定子铁心一般由0.35~0.5毫米厚表面具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冲制、叠压而成,在铁心的内圆冲有均匀分布的槽,用以嵌放定子绕组。
定子铁心槽型有以下几种:
半闭口型槽: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较高,但绕组嵌线和绝缘都较困难。一般用于小型低压电机中。
半开口型槽:可嵌放成型绕组,一般用于大型、中型低压电机。所谓成型绕组即绕组可事先经过绝缘处理后再放入槽内。
开口型槽:用以嵌放成型绕组,绝缘方法方便,主要用在高压电机中。
2、定子绕组
作用: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通入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
构造:由三个在空间互隔°电角度、对称排列的结构完全相同绕组连接而成,这些绕组的各个线圈按一定规律分别嵌放在定子各槽内。
定子绕组的主要绝缘项目有以下三种:(保证绕组的各导电部分与铁心间的可靠绝缘以及绕组本身间的可靠绝缘)。
⑴对地绝缘:定子绕组整体与定子铁心间的绝缘。
⑵相间绝缘:各相定子绕组间的绝缘。
⑶匝间绝缘:每相定子绕组各线匝间的绝缘。
电动机接线盒内的接线:
电动机接线盒内都有一块接线板,三相绕组的六个线头排成上下两排,并规定上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1(U1)、2(V1)、3(W1),下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6(W2)、4(U2)、5(V2),.将三相绕组接成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凡制造和维修时均应按这个序号排列。
3、机座
作用:固定定子铁心与前后端盖以支撑转子,并起防护、散热等作用。
构造:机座通常为铸铁件,大型异步电动机机座一般用钢板焊成,微型电动机的机座采用铸铝件。封闭式电机的机座外面有散热筋以增加散热面积,防护式电机的机座两端端盖开有通风孔,使电动机内外的空气可直接对流,以利于散热。
(二)转子(旋转部分)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铁心:
作用:作为电机磁路的一部分以及在铁心槽内放置转子绕组。
构造:所用材料与定子一样,由0.5毫米厚的硅钢片冲制、叠压而成,硅钢片外圆冲有均匀分布的孔,用来安置转子绕组。通常用定子铁心冲落后的硅钢片内圆来冲制转子铁心。一般小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铁心直接压装在转轴上,大、中型异步电动机(转子直径在~毫米以上)的转子铁心则借助与转子支架压在转轴上。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
作用:切割定子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及电流,并形成电磁转矩而使电动机旋转。
构造:分为鼠笼式转子和绕线式转子。
⑴鼠笼式转子:转子绕组由插入转子槽中的多根导条和两个环行的端环组成。若去掉转子铁心,整个绕组的外形像一个鼠笼,故称笼型绕组。小型笼型电动机采用铸铝转子绕组,对于KW以上的电动机采用铜条和铜端环焊接而成。
⑵绕线式转子:绕线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相似,也是一个对称的三相绕组,一般接成星形,三个出线头接到转轴的三个集流环上,再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联接。
特点:结构较复杂,故绕线式电动机的应用不如鼠笼式电动机广泛。但通过集流环和电刷在转子绕组回路中串入附加电阻等元件,用以改善异步电动机的起、制动性能及调速性能,故在要求一定范围内进行平滑调速的设备,如吊车、电梯、空气压缩机等上面采用。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其它附件
1、端盖:支撑作用。
2、轴承:连接转动部分与不动部分。
3、轴承端盖:保护轴承。
4、风扇:冷却电动机。
(四)直流电动机采用八角形全叠片结构,不仅空间利用率高,而且当采用静止整流器供电时,能承受脉动电流和快速的负载电流变化。直流电动机一般不带串励绕组,适用于需要正、反转的自动控制技术中。根据用户需要也可以制成带串励绕组。中心高~mm的电动机无补偿绕组,但中心高mm、mm的电动机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制成带补偿绕组,中心高~mm的电动机带有补偿绕组。中心高~mm的电动机外形安装尺寸及技术要求均符合IEC国际标准,电机的机械尺寸公差符合ISO国际标准。
四、电动机的启动方式
电动机启动方式包括:全压直接启动、自耦减压起动、y-δ起动、软起动器、变频器。
1.全压直接起动:在电网容量和负载两方面都允许全压直接起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全压直接起动。优点是操纵控制方便,维护简单,而且比较经济。主要用于小功率电动机的起动,从节约电能的角度考虑,大于11kw的电动机不宜用此方法。
2.自耦减压起动:利用自耦变压器的多抽头减压,既能适应不同负载起动的需要,又能得到更大的起动转矩,是一种经常被用来起动较大容量电动机的减压起动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起动转矩较大,当其绕组抽头在80%处时,起动转矩可达直接起动时的64%。并且可以通过抽头调节起动转矩。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3.起动:对于正常运行的定子绕组为三角形接法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来说,如果在起动时将定子绕组接成星形,待起动完毕后再接成三角形,就可以降低起动电流,减轻它对电网的冲击。这样的起动方式称为星三角减压起动,或简称为星三角起动(y-δ起动)。采用星三角起动时,起动电流只是原来按三角形接法直接起动时的1/3。如果直接起动时的起动电流以6~7ie计,则在星三角起动时,起动电流才2~2.3倍。这就是说采用星三角起动时,起动转矩也降为原来按三角形接法直接起动时的1/3。适用于无载或者轻载起动的场合。并且同任何别的减压起动器相比较,其结构最简单,价格也最便宜。除此之外,星三角起动方式还有一个优点,即当负载较轻时,可以让电动机在星形接法下运行。此时,额定转矩与负载可以匹配,这样能使电动机的效率有所提高,并因之节约了电力消耗。
4.软起动器:这是利用了可控硅的移相调压原理来实现电动机的调压起动,主要用于电动机的起动控制,起动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因使用了可控硅元件,可控硅工作时谐波干扰较大,对电网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电网的波动也会影响可控硅元件的导通,特别是同一电网中有多台可控硅设备时。因此可控硅元件的故障率较高,因为涉及到电力电子技术,因此对维护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5.变频器:变频器是现代电动机控制领域技术含量最高,控制功能最全、控制效果最好的电机控制装置,它通过改变电网的频率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和转矩。因为涉及到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技术,因此成本高,对维护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高,因此主要用在需要调速并且对速度控制要求高的领域。
五、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很多,能适应不同生产机械速度变化的要求。一般电动机调速时其输出功率会随转速而变化。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调速大致可分两种:
1、保持输入功率不变。通过改变调速装置的能量消耗,调节输出功率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2、控制电动机输入功率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电机、电动机、制动电机、变频电机、调速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电机、多速电机、双速电机和防爆电机。
六、电动机运行维护工作的内容
(1)保持电动机附近清洁,定期清扫电动机,避免杂物卷入电动机内。
(2)保证电动机外壳接地良好,确保人身安全。
(3)电动机轴承用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应符合运行温度和转速的要求,并定期更换或补充。
(4)加强对电动机电刷的维护,使之压力均匀,不过热,不卡涩,不晃动,接触良好。
(5)保护装置齐全、完整。电动机应按有关规程的规定,设置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并按现场规程的规定投入和退出。
(6)用少油式或真空断路器启动的高压电动机为防止在制动状态下开断而产生过电压引起损坏,必要时可在断路器负荷侧装设并联阻容保护或压敏电阻等。
(7)保护电动机用的各型熔断器的熔丝(体),不论是已装好的或是备用的,均应经过检查,按给定值在熔断器标签上面注明电动机名称、额定电流值以及更换熔丝(体)年、月、日。各台电动机的熔断器不得互换使用,不得随意更改熔体定值。
(8)停电前应确知所带设备已停止运行。停、送电应与有关岗位联系好,取、装熔断器应使用专用工具、戴绝缘手套。
(9)对于备用电动机,应与运行电动机一样,定期检查,测量绝缘和维护,保证能随时起动。
七、电动机正常运行的规定
1.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项目
(1)电动机的电流不超过额定值。如超过,则应迅速采取措施。
(2)电动机轴承润滑良好,温度正常。
(3)电机声音正常,振动不超过允许值。
(4)对直流电机和绕线式电动机应注意电刷是否冒火。
(5)电动机外壳接地线应完好,地脚螺线不松动。
(6)电缆无过热现象。
(7)对于引入空气冷却的电动机管道应清洁畅通、严密。大型密闭式冷却的电动机,其冷却水系统正常。
2.电动机的运行方式
(1)电动机可在额定冷却空气温度下按铭牌出力长期运行。
(2)电动机线圈和铁芯的最高监视温度,应根据制造厂铭牌规定运行,任何运行方式下均不应超出下表温度
绝缘材料
A级
E级
B级
F级
H级
最高温度(℃)
最高温升(℃)
60
75
80
(3)电动机一般可以在额定电压的-5%至+10%范围内运行,其额定出力不变。
(4)电动机在额定出力运行时,相间电压的不平衡率不得超过5%,三相电流最大与最小相电流之差不得超过额定值的10%,且任一相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5)电动机运行时,在每个轴承测得的振动不应超过表2中所规定的数值:
表2电动机各部振动允许值
额定转速((r/min))
0
1
0
以下
振动值(双倍振幅)(mm)
0.05
0.
0.10
0.12
电动机运行时的轴向串动值,滑动轴承不超过2mm~4mm,滚动轴承不超过0.05mm。
3.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有关规定
(1)6kV电动机应使用0V~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在常温下10℃~30℃,其值不低于6MΩ。
(2)V及以下低压交、直流电动机和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应使用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值不小于0.5MΩ。
(3)容量为kW以上的高压电动机,应测量吸收比R60"/R15"≥1.3,所测电阻值与前次同样温度下比较应不低于前次值1/2,否则查找原因。电动机绝缘不合格,不得送电启动。
(4)电动机停用不超过两周,且未经检修者,则在环境干燥的情况下,送电和启动前可不测绝缘,但发现电动机被淋水、进汽受潮或有怀疑时,则送电或启动前必须测定绝缘电阻。
(5)大修后的大型电机轴承垫绝缘用0V摇表测量,其值不低于0.5MΩ。
(6)备用电动机每两周测定一次绝缘,对周围环境湿度大的电动机,应缩短测定周期,并加强定期试转(时间不小于2小时)。
(7)变频调速器测电机绝缘电阻时,应将操作箱内的电机电源刀闸拉开,在刀闸下口测电机绝缘。严禁对变频器外加电压。
4.电动机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新投入或检修后的电动机,送电前电气回路检查,应由电气值班人员进行。
电动机投入前的检查项目
(1)临时安全措施全部拆除。
(2)检查电动机外壳、风扇、接地线完整,电缆头和电缆接地线完整。
(3)检查定子、转子、启动装置、引出线、开关、刀闸等设备各部正常无遗物。
(4)检查电刷和滑环接触应紧密,电刷导线完整,外壳无短路现象。
(5)电动机保护回路良好并投入。
电动机合闸前的外部检查项目
(1)电动机本体及附近清洁且无人工作。
(2)电动机所带机械完好,并在准备启动状态,测量装置正常。
(3)轴承和启动装置油位正常,油质合格
(4)对于同步电动机及直流电动机应注意整流子表面完好,电刷接触良好。
(5)大型密闭式电动机空气冷却器的冷却水启动前投入,停止后关闭。
(6)用手动工具转动转子灵活且与静子无摩擦,所带机械无卡住现象。
(7)若设备反转,应采取措施止转后再启动。
(8)对于备用机组,应经常检查,以保证其随时启动。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高压电动机,应有下列试验记录
(1)线圈和调整装置绝缘电阻测定记录。
(2)定子线圈及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线圈的耐压试验记录。
(3)转子线圈和启动调整装置直流电阻测量记录。
(4)定子和转子间隙测量记录。
(5)继电保护整定值记录。
电动机送电前试验
(1)电动机新安装或检修后在送电前应进行开关分合闸及事故按钮跳闸试验。
(2)继电保护跳闸及联动试验。
(3)测定电动机、大型电动机轴承绝缘垫等绝缘电阻应合格。
(4)当有可能改变相序作业时,投入前应检查校验相序。
5.电动机的启动规定
(1)值班人员在没有得到送电完毕的通知之前,严禁进行启动操作。
(2)电动机的启动、停止由值班人员进行,值班员应将电动机停送电、启动停止时间和原因详细记录。
(3)鼠笼式转子电动机在正常冷状态下(铁芯温度50℃以下)允许启动二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在热状态下允许启动一次,只有在处理事故时及启动时间不超过2秒~3秒的电动机,可多启动一次。做动平衡试验,起动的间隔时间为:
kW以上电动机不应低于2小时。
kW以下电动机不应低于0.5小时。
kW~KW电动机不应低于1小时。
(4)对远方操作的电动机由运行人员进行外部检查后,通知远方操作人并停留在电动机旁,直到转速升到额定正常运行为止。
(5)启动电动机时,运行人员应监视电流指示。起动结束后应检查电动机的电流指示不超过额定值,发生疑问时应对电动机本体进行复查。
6.厂用电动机低电压保护的作用
(1)当电动机供电母线电压短时降低或短时中断时,为了防止多台电动机自起动使电源电压严重降低,通常在次要电动机上装设低电压保护;
(2)当供电母线电压低到一定值时,低电压保护动作将次要电动机切除,使供电母线电压迅速恢复到足够的电压,以保证重要电动机的自起动。
7.大容量的电动机设置纵联差动保护的原因
电动机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过电动机的启动电流来整定的,而电动机的启动电流比额定电流大得多,这就必然降低了保护的灵敏度,因而对电动机定子绕组的保护范围很小。因此,大容量的电动机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来弥补电流速断保护的不足。
八、电动机运行中的问题
1.电动机绝缘低的原因
(1)绕组受潮或被水淋湿;
(2)电动机过热后绕组绝缘老化;
(3)绕组上灰尘、油污太多;
(4)引出线或接线盒接头绝缘即将损坏。
2.异步电动机空载电流出现不平衡的原因
(1)电源电压三相不平衡;
(2)定子绕组支路断线,使三相阻抗不平衡;
(3)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或一相断线;
(4)定子绕组一相接反。
3.电动机启动困难或达不到正常转速的原因
(1)负荷过大;
(2)启动电压或方法不适当;
(3)电动机的六极引线的始端、末端接错;
(4)电源电压过低;
(5)转子铝(铜)条脱焊或断裂。
4.电动机空载运行正常,加负载后转速降低或停转的原因
(1)将角形接线误接成星形接线;
(2)电压过低;
(3)转子铝(铜)条脱焊或断开。
5、绕线型电动机电刷冒火或滑环发热的原因
(1)因电刷研磨不好而与滑环的接触不良;
(2)电刷碎裂;
(3)刷架压簧的压力不均匀;
(4)滑环不光滑或不圆;
(5)滑环与电刷污秽;
(6)电刷压力过大或过小;
(7)电刷与刷架挤得过紧。
6、电动机在运行中产生异常声的原因
(1)三相电线中断一相;
(2)三相电压不平衡;
(3)轴承磨损严重或缺油;
(4)定子与转子发生磨擦;
(5)风扇与风罩或机盖磨擦;
(6)机座松动。
7.电动机温度过高的原因
(1)电动机连续启动使定子、转子发热;
(2)超负荷运行;
(3)通风不良,风扇损坏,风路堵塞;
(4)电压不正常。
8.三相电源缺相对异步电动机启动和运行的危害
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电源时,电动机将无法启动,且有强烈的“嗡嗡”声,长时间易烧毁电动机;若在运行中的电动机缺一相电源,虽然电动机能继续转动,但转速下降,如果负载不降低,电动机定子电流将增大,引起过热,甚至烧毁电动机。
9.电动机接通电源后电动机不转,并发出“嗡嗡”声,而且熔丝爆断或开关跳闸的原因
(1)线路有接地或相间短路;
(2)熔丝容量过小;
(3)定子或转子绕组有断路或短路;
(4)定子绕组一相反接或将星形接线错接为三角形接线;
(5)转子的铝(铜)条脱焊或断裂,滑环电刷接触不良;
(6)轴承严重损坏,轴被卡住。
10.电动机振动可能的原因
(1)电动机与所带动机械的中心找得不正;
(2)电动机转子不平衡;
(3)电动机轴承损坏。使转子与定子铁芯或线圈相摩擦(即扫膛现象);
(4)电动机的基础强度不够或地脚螺丝松动;
(5)电动机缺相运行等。
九、运行中电动辅机跳闸的处理原则
1.迅速启动备用电机。
2.对于重要的厂用电动辅机跳闸后,在没有备用的辅机或不能迅速启动备用辅机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机组重要设备遭到损坏,一般情况下允许将已跳闸的电动辅机进行强送,具体强送次数规定如下:
6kV电动辅机:一次
V电动辅机:二次
3.跳闸的电动辅机,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进行强送:
(1)电动机本体或启动调节装置以及电源电缆上有明显的短路或损坏现象。
(2)发生需要立即停止辅机运行的人身事故。
(3)电动机所带的机械损坏。
(4)非湿式电动机浸水。
十、电动机试运行中的常见故障
常见故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机械方面故障和电气方面故障。机械故障大多发生在轴承部位,电气故障以发生在绕组部位较多。运行期间应仔细观察所有现象,如功率、电压、电流、声响、转速、振动、温升等情形,以及有无焦臭气和发热冒烟等情况。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做出判断并找出故障。再针对故障原因和故障情况,采用具体办法进行整修。
(一)电动机故障类型
1.机械故障包括:
(1)轴承发热,可能是轴承中油脂过少或过多,或油脂标号不合适;轴承规格不合。
(2)轴承内有异物;转轴弯曲、连接偏心等。
(3)轴承发生不正常的响声,可能是轴承装的松紧不合适,滚珠(柱)损坏等。
(4)振动明显,可能是被带动机械不平衡,电动机地脚螺丝不紧或绕线式电动机转子未校好动平衡等。
2.异步电动机的电气故障包括:
(1)电动机不能转动,可能是电源线断开(包括熔丝熔断、接线松脱、电源线中断等),转子回路断路或短路,启动器故障,负载过重等。
(2)电动机达不到额定转速,可能是接线错误(将△接法错接成Y接法),电源电压过低,电刷与滑环接触不良,鼠笼转子断条,负载过重等。
(3)电动机绕组发热过度,可能是过载,接线错误(将Y接法错接成△接法),转子与定子相摩擦等。
3.直流电动机的电气故障包括:
(1)电动机不能转动,可能是电源线断开,电枢回路断线,变阻器断线或接线错误,电刷接触不良和负载过重等。
(2)换向器发热,可能是换向器表面不清洁,电刷压得太紧或电刷不适合该电机。
(3)换向器冒火花,可能是过负荷,换向器表面不圆或太脏,云母绝缘高出换向器表面。
(4)刷架位置不合适,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或电刷规格不合适等。
(二)电动机故障分析及排除
三相异步电动机应用广泛,但通过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各种故障,及时判断故障原因,进行相应处理,是防止故障扩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1.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
故障原因:
①电源未通(至少两相未通);②熔丝熔断(至少两相熔断);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
故障排除:
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④改正接线。
2.通电后电动机不转,然后熔丝烧断
故障原因:
①缺一相电源,或定干线圈一相反接;②定子绕组相间短路;③定子绕组接地;④定子绕组接线错误;⑤熔丝截面过小;⑤电源线短路或接地。
故障排除:
①检查刀闸是否有一相未合好,可电源回路有一相断线;消除反接故障;②查出短路点,予以修复;③消除接地;④查出误接,予以更正;⑤更换熔丝;③消除接地点。
3.通电后电动机不转有嗡嗡声
故障原因:
①定、转子绕组有断路(一相断线)或电源一相失电;②绕组引出线始末端接错或绕组内部接反;③电源回路接点松动,接触电阻大;④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转子卡住;⑤电源电压过低;⑥小型电动机装配太紧或轴承内油脂过硬;⑦轴承卡住。
故障排除:
①查明断点予以修复;②检查绕组极性;判断绕组末端是否正确;③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予以修复;④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⑤检查是还把规定的面接法误接为Y;是否由于电源导线过细使压降过大,予以纠正,⑥重新装配使之灵活;更换合格油脂;⑦修复轴承。
4、电动机起动困难,额定负载时,电动机转速低于额定转速较多
故障原因:
①电源电压过低;②面接法电机误接为Y;③笼型转子开焊或断裂;④定转子局部线圈错接、接反;③修复电机绕组时增加匝数过多;⑤电机过载。
故障排除:①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改善;②纠正接法;③检查开焊和断点并修复;④查出误接处,予以改正;⑤恢复正确匝数;⑥减载。
5、电动机空载电流不平衡,三相相差大
故障原因:
①重绕时,定子三相绕组匝数不相等;②绕组首尾端接错;③电源电压不平衡;④绕组存在匝间短路、线圈反接等故障。
故障排除:
①重新绕制定子绕组;②检查并纠正;③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消除不平衡;④峭除绕组故障。
6、电动机空载,过负载时,电流表指针不稳,摆动
故障原因:
①笼型转子导条开焊或断条;②绕线型转子故障(一相断路)或电刷、集电环短路装置接触不良。
故障排除:
①查出断条予以修复或更换转子;②检查绕转子回路并加以修复。
7、电动机空载电流平衡,但数值大
故障原因:
①修复时,定子绕组匝数减少过多;②电源电压过高;③Y接电动机误接为Δ;④电机装配中,转子装反,使定子铁芯未对齐,有效长度减短;⑤气隙过大或不均匀;⑥大修拆除旧绕组时,使用热拆法不当,使铁芯烧损。
故障排除:
①重绕定子绕组,恢复正确匝数;②设法恢复额定电压;③改接为Y;④重新装配;③更换新转子或调整气隙;⑤检修铁芯或重新计算绕组,适当增加匝数。
8、电动机轴承过热
故障原因:
①滑脂过多或过少;②油质不好含有杂质;③轴承与轴颈或端盖配合不当(过松或过紧);④轴承内孔偏心,与轴相擦;⑤电动机端盖或轴承盖未装平;⑥电动机与负载间联轴器未校正,或皮带过紧;⑦轴承间隙过大或过小;⑧电动机轴弯曲。
故障排除:
①按规定加润滑脂(容积的1/3-2/3);②更换清洁的润滑滑脂;③过松可用粘结剂修复,过紧应车,磨轴颈或端盖内孔,使之适合;④修理轴承盖,消除擦点;⑤重新装配;⑥重新校正,调整皮带张力;⑦更换新轴承;⑧校正电机轴或更换转子。
9、电动机过热甚至冒烟
故障原因:
①电源电压过高,使铁芯发热大大增加;②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又带额定负载运行,电流过大使绕组发热;③修理拆除绕组时,采用热拆法不当,烧伤铁芯;④定转子铁芯相擦;⑤电动机过载或频繁起动;⑥笼型转子断条;⑦电动机缺相,两相运行;⑧重绕后定于绕组浸漆不充分;⑨环境温度高电动机表面污垢多,或通风道堵塞;⑩电动机风扇故障,通风不良;定子绕组故障(相间、匝间短路;定子绕组内部连接错误)。
故障排除:
①降低电源电压(如调整供电变压器分接头),若是电机Y、Δ接法错误引起,则应改正接法;②提高电源电压或换粗供电导线;③检修铁芯,排除故障;④消除擦点(调整气隙或挫、车转子);⑤减载;按规定次数控制起动;⑥检查并消除转子绕组故障;⑦恢复三相运行;⑧采用二次浸漆及真空浸漆工艺;⑨清洗电动机,改善环境温度,采用降温措施;⑩检查并修复风扇,必要时更换;检修定子绕组,消除故障。
发布电厂理论知识;分享优秀操作技能
剖析安全生产事故;提高生产运行水平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