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昌袁剑敏创业路上没有艰苦,满满都是幸

测量测试仪器仪表是个巨大的市场,但这个市场多为欧美大品牌垄断,近些年中国测量仪表企业突出重围,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逐渐显露,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盛昌,证券代码:)就是其中一家。它的CEM品牌风速测试仪和专业数字万用表,还曾经被央视《大国重器》节目选中,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出镜。

最近,华盛昌频繁映入人们的眼帘,一是企业IPO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在疫情防控中,公司被列为深圳市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华盛昌生产的红外人体测温仪和红外热成像仪继年SARS之后再次“出圈”,成为全世界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贡献了一份力量。

华盛昌创始人、董事长袁剑敏在全景演播室

近期,华盛昌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剑敏来到全景演播室讲述创业故事。与大多数创业者不同的是,回首30年的创业之路,这位测量测试仪器仪表王国的缔造者却表示,没有艰苦,满满都是幸福。

 从上海到香港再到深圳

22岁袁剑敏来到上海电表厂,这是当时中国仪器仪表行业里面最大的企业之一。年,公司与香港企业做技术合作需要选派2名技术人员去香港,袁剑敏从名工程师中脱颖而出。

上海电表厂老照片

那个年代,纵然是内地大都市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差距也是非常之大。这里先进的科技和管理观念,冲击了这位理工技术男的心灵,激发了他的求知欲。

“我当时非常想全面掌握香港企业这边的技术,求知若渴地学习技术和理念。”袁剑敏回忆道。

当然,除了技术上的差异,香港这边的薪资也比上海高出了一大截。“我去香港之前工资是99块钱一个月,到香港后工资是港币一个月,那时港币的汇率还比人民币高,差别非常之大。”袁剑敏回忆道,“有时候也会偷懒想,就这样做个两三年,攒够了钱就可以回家退休了。”

在香港公派三年后,袁剑敏回到了上海。当时中国的仪器仪表还在用分立元件做,产品体积大、价格高,改革开放后,受海外进口元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冲击,上海电表厂效益急剧下滑,员工从袁剑敏走之前的0人缩减到人,很多同事为了维持生计去做一些小生意。

“我回去后看到这样的场景,非常有感触,跟领导、同事聊在香港的所见所闻,建议厂长多朝西方技术企业靠拢,多和海外联系,跟进国际潮流。”袁剑敏说。

电表厂难以为继,大家各谋出路,由于有在香港的三年经历,袁剑敏便选择南下,来到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

 农民房里的创业萌芽

彼时的深圳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连深南大道还是一条土路,坐车像坐船一样一路摇摇晃晃。

华盛昌最初是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年,袁剑敏来到深圳后挂靠在华盛昌下面,作为独立的事业部,最初承接之前在香港工作的企业的研发和设计任务,后来慢慢承接了来料加工业务。他从上海电表厂叫来几个下岗的老同事,在深圳大学旁边的南园新村租了三间农民房,安排了一条生产线,就这样开启了创业之路。

公司最开始在华强北的上步工业区厂房大楼

“因为产品要出口,后来海关来验厂,海关说,你们在农民房里做出口,场地不符合要求,后面我们就搬到了华强北的上步工业区。”袁剑敏介绍。

一个万用表从零件开始加工,大盘装配调试好,成为一个产品,可以获得1美元,正常情况下每个月可以生产台,但袁剑敏他们加班加点可以每个月可以生产台。翻倍的工作量听起来很辛苦,但袁剑敏回忆起来时却说,“我们每个月拿到美元,除去房租和工资,还有不少盈余,半年时间我们创造了5万元人民币的价值,我们都非常开心,感觉充满了乐趣。”

年公司创业初期的第一批员工在小梅沙合影

年,华盛昌的来料加工业务被迫暂停,靠着在上海及香港的积累的工作和技术经验,袁剑敏开始带头自主设计并生产产品,然后通过外贸公司在交易会展览、销售。年底的时候,袁剑敏亲手设计出一台手持式小万用表,性价比非常高,非常受欧美客户欢迎,订单多的时候能达到1万多台。

通过外贸公司做出口业务,产品的价格和回款都要在外贸公司过一手。一款产品畅销了,外贸公司之间,甚至外贸业务员之间都会有竞争,不断压价,或者去找别的厂家做同款产品,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华盛昌这款产品就是从最初的的7美元一台一路被压到5美元、3美元。

袁剑敏意识到,通过外贸公司,自己很难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于是在年开始,他便自己去香港申请展台参会,变身外贸业务员,开始直接销售给海外客户。

“要说那个时候遇到的困难,最大的就是语言问题。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说英语很简单,但我上学那个时候英语并不普及,特别是我们学理工科的,英语基础很一般。”袁剑敏说,“最开始有一些朋友帮忙简单翻一下,后来我就直接自己上了,经过一两年的磨合,外贸英语这块我就非常熟练了。”

 技术创新完善产品线

除了掌握出口贸易主动权,袁剑敏还意识到,要想不被拖入价格竞争的泥淖,就必须要不断研发设计新的产品,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90年代的时候,我们参加了很多电子展,在香港电子展结识了美国客户;在慕尼黑电子展接触到更多的产品和关键传感器。”袁剑敏介绍,“年我们参加拉斯维加斯电子展,认识到更多的客户了解到更前沿的市场需求,回来后自主研发了几款产品,包括工业用的红外测温仪、非接触红外测温仪等,在年抗疫SARS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袁剑敏(左四)与员工在展会上

公司最开始是做电工电力类的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后来产品慢慢拓展到工业用红外测温仪、红外人体测温仪、环境检测仪表、测距仪、红外热像仪等,覆盖电工电力类、环境检测类、医疗、建筑、汽车检测类等领域,涵盖了各类电量、机械量、热工量、化工量、声学量、光学量、放射性量参数的测量。

当被问及为什么把产品线拉这么长时,袁剑敏表示,测量产品在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要,但它本身是一个小众产品,如果只做单一产品,要企业做大非常难。“所以我们就把产品面先铺开,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打好基础,为公司走得更长更远铺好道路。”袁剑敏说。

华盛昌产品创新发展过程

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技术突破性的创新产品。比如在万用表上加一个LED灯,将万用表和手电筒结合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新,却能解决检测检修时使用环境复杂、看不到字难操作的痛点。华盛昌在年的时候就开发出了这个产品,还申请了专利,现在万用表带背光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做法。

截至年底,公司已获得项专利,成为《医用环境空气净化器》、《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等多项标准的起草单位,技术实力已在行业内得到较高认可。公司自主开发的多系列产品凭借高精度、高可靠性、便捷使用、强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深受客户的信赖与好评。

在与Flir、Ridge、HT、C.A等全球知名客户的长期合作中,华盛昌对测量测试应用场景的理解不断加深,形成了丰富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经验,能够为多样化、专业化的精确测量测试需求进行定制化、一站式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特别是通过移动化、便捷化的产品设计,极大地丰富了测量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

上市开启新起点

华盛昌产品全球应用情况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仪器仪表出口的企业之一,华盛昌产品以外销为主,出口到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品牌商,以ODM方式为知名品牌自主设计、生产和销售。

“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在各个领域承担着质量把关的重要角色,客户对品牌的依赖度非常高。欧美老牌企业有的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市场品牌认同度非常高。因此,在欧美我们采用的是ODM模式,更容易打入市场。”袁剑敏表示。

近些年,华盛昌逐渐加大了在国外市场推广自主品牌的力度,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市场,在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公司直接销售推广其自主品牌“CEM”产品。在中央电视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作的《大国重器》节目中,在沙特阿拉伯吉赞经济城的工程讲解人员就使用了华盛昌出产的风速测试仪和专业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和展示。

《大国重器》节目中出现的华盛昌自主品牌CEM风速测试仪和万用表

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家居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华盛昌也紧跟时代脚步,加快了在软件和数据库开发、数据分析处理、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开拓和应用,形成了一系列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监测服务方案。公司搭建了由智能测量仪器仪表终端、用户互动APP和综合云服务组成的“CEM云智慧测量监测体系”,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与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对应的是公司的财务数据,年、年、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6亿元、4.9亿元、4.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

年4月15日,走过30个年头的华盛昌中小板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IPO募集资金计划投资于华盛昌仪器仪表巴中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国内运营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年4月15日,华盛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袁剑敏敲响上市钟声

“欧美市场是主打ODM的,占了90%以的市场份额。目前我们在国内的市场布局还是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这次募集资金的一个目标,就是在各方面对标国际一流品牌,取得国内自主品牌高端市场的突破,希望能够借助这次登陆资本市场实现。”袁剑敏表示。

采访:周丫菜

撰文:小雪

文字速记:谢逸

摄影/摄像:杨挺付强李敬陶

推广:李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