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23年机械医生与时代同行
获奖者感言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母总是告诫我“到了单位好好学技术,有技术的人一辈子受人尊重”。于是我抱着“当一个有技术的人”的愿望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太钢飞速发展的时期,引进了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厂里还多次派我到国外培训学习电器技能。能有今天的成绩不仅靠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太钢对我的培养。
这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近几年,我一直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带好我的班组。所有的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工作获得的,今天的这枚奖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好工人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一颗平常心。感恩太钢,感谢身边的亲人、领导、同事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做一名更加优秀的工人。
从一开始工作中不太熟练的小电工,到如今的一线岗位技术能手,李志超在维修技术工人这条职业道路上已经走了23年。“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到如今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这一路各种奖项和荣誉无数,身后已是“花”开遍地,但是“花丛”背后埋藏着多少辛劳汗水,多少潜心付出,只有他自己更清楚。
初出茅庐,能吃苦也敢当先
“我是从太钢技校毕业的,当时学的电器修理专业,到厂里自然就干了电工,一干就是23年。”李志超说,太钢技校一毕业,他就被分到了不锈冷轧厂热线机组。
当时的热线是重点机组,每天工作特别繁忙。一同分配去的同学都非常懊恼,可李志超不急着吐苦水。师傅们出去干活,他就背上工具、拿上仪表跟在后面,看师傅们干什么、怎么干,不懂就问,认真地向师傅们请教。一有空,就在现场观察熟悉设备工作情况,抓住机会在试验台上测试、修理插件。“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基本原理就通了,处理起故障来也就快了。”李志超说。
几个月后,班长刘师傅拿着一块电流表来到李志超等新人面前说:“你们谁去抛丸机操作室把这块电流表换上?”李志超走上前,从班长手中接过电流表,独立更换完成。这块独立换上的电流表,也彻底激活了李志超维修职业生涯大门的开关。
正是凭借着对知识永不满足的心、旺盛的学习热情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李志超不断追求突破,勇于创新,练就了高超的专业技艺,在技术比武的大平台上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不断突破,做妙手“机械医生”
“我一直觉得维修工人就像大夫一样,只不过大夫给人治病,维修工给设备治病。”正如李志超所说,作为一线岗位的技术能手,他其实更像一个“机械医生”。
日常工作中他除了要搞清楚每一块插件的工作原理、熟悉整体设备运行的情况,还要通过万用表或示波器来诊断故障,准确快速解决故障……厂里各种各样的设备,在各种不同环境中,都对维修工人有着不同的工艺要求。这意味着,每次处理的都可能是以前没处理过的新问题。
有一次冷线炉子控制模块坏了,手头没备件,李志超突然想起上学时候在《无线电》上曾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用两个坏的集成块搭配成一个好集成块来修理电路板的技术,于是他找来两个都有故障、但故障部位明显不一样的集成板,然后把它们搭配拼接在一起,通过对外部电路的改动成功解决了现场问题。
年,以李志超名字命名的“李志超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先后培养出多名维修电工技术骨干。他们立足于生产现场,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多次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三项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公司优秀创新创效奖。工作室成立8年来,完成创新项目75项,创效多万元。维修电工要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在李志超看来,创新其实需要长期不断地为解决现场问题下功夫,思考、讨论、查阅一些资料、总结。
攻坚克难,优秀的电器技工必须和时代同步
“有时碰到难处理的故障,可能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回班组休息几个小时又要返回故障现场。”谈起最忙的工作状态,李志超说,除了正常上下班,如果遇到有检修或者机组故障,连班或者半夜被叫去处理都是常事。常与机械设备打交道,也难免遇到惊险情况。
“维修电工这个行当不好干,电气设备更新非常快,优秀的电器技工必须和时代同步。”尽管工作中困难重重,但李志超还是这样要求自己。
近十几年来,冷轧厂产能大升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太钢的快速升级提供了动力和平台,公司从国外引进的大量先进生产设备开始安装调试,李志超作为技术骨干认真参加技术培训,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控制和传动技术。他研制的“简易编码器检测装置”和“一种新型抱闸控制器”取得国家技术专利;参与的“GD变频器的替换改进”“4号冷线抱闸控制器攻关”“2号轧机IGBT触发脉冲板升级改造”等项目荣获太钢优秀成果奖;撰写的《用西门子S7-和FM实现带钢定尺横切的控制》论文荣获太钢优秀论文三等奖。
勤学伴左,苦练在右,在维修岗位上李志超坚持了23年,干一行爱一行,这份劳模精神就是这位“机械医生”前进道路上的照明灯。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通讯员 孙敬 实习生 崔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