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工程师成长的必备技能
经常听到有些工作1、2年的工程师说,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想让小编给一些建议。今天小编就列几个对工程师很重要的技能点,越早学会越有用的知识或者技能。
自动化总体来说属于应用型,也就是说,使用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别人做好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使用,以及二次开发,所以从技术难度来讲,它并不特别复杂,但是,于工业产品总类繁多,各个厂家之间又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所以经验很重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学好了相关知识,都是信手拈来。给大家分享11个自动化工程师的必备技能,学会这些就能涨工资啦。
电路
电路很难,真的很难,但是那是相对于做硬件开发的人来说的,既然工控属于应用型,我们都是拿产品来用,就没必要研究那么深了。最重要的欧姆定律要知道,计算功率、电流、电阻等。至于很深奥的知识就没必要深究了,关键是用不上。
电工
这个比较重要了。工作中,离不开剥线接线,万用表,试电笔等。可以买本电工方面的书先看看,但是电工比较依赖动手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安全。
51单片机
这个得学一学。为什么呢?因为工控上用的比较多的PLC其实就是拿单片机开发的一个产品,学好单片机,有助于你对硬件底层的理解。选择51单片机是因为其资料多,有利于学习。既然是要了解底层,最好是学汇编。当然,将来不做嵌入式开发的话,把51的工作原理了解的透彻就够了。
CAD或elan绘图软件
必须要掌握的,毫无疑问。电路设计以及电气识图。这两个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会画电气图肯定看得懂电气图,电气图看多了,也能设计电气图。这个地方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经验来学。
可编程控制器PLC
这个得好好学,不少都教学的是三菱的,也有西门子的。上班后这两肯定是都要会的,其他品牌的随后自己多研究研究的就没什么问题了。如果需要在职学习,就可以找技成有实操设备和网络课程,不花工作时间就可以学习了。主要是价格优惠不用脱产就可以学到知识。
变频器和伺服
也需要好好了解,因为很多项目里面不仅仅只有PLC来支持这些程序的运行的,往往有伺服驱动、PLC、变频器还有步进电机等等这些设备连接在一起。不用太深入专研,大概也需要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的操作。
触摸屏
PLC是有程序,但是人机交互比较差,所以通常会配个上位机,如果是在柜内,通常是触摸屏。建议先学个威伦通,因为比较便宜,用的厂家也比较多,方便将来找工作。这个也是一通百通的东西,但是有些屏比较复杂,可以边做边学。现在在线学习也才几百块。
组态软件
很多地方都会用电脑去代替触摸屏,因为计算机的功能当然多,硬盘容量也比较大。建议先学2个,一个是国产,一个是进口。国产的选择比较多,比如组态王,MCGS,力控等,进口的比较多的是用西门子WINCC。
电脑知识
项目上要用工控机,老板丢了一台工控机给你了,你起码能装系统,装软件,如果电脑有问题,起码能找到简单的故障。将来工控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坏了,怎么去处理。
机器人电气调试
现在都是用机器人换人了,由于机器人属于集成度更高的产品,所以机器人程序的编写要比PLC的简单多了,上手快,但是靠自己学难度大,周期长,如果能招人带你做项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建议去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相应的工业机器人技术。
当小编罗列出这些技能后,难免会有人感叹没有时间,没人监督自己,等30岁、40岁的时候逐渐放弃了学习的状态......其实,就是不会时间管理。
以上是小编希望当年刚毕业就学会的技能,可惜过了好几年我才明白它的重要性。很多人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了不少大好时光。
在犀灵的众多学员里,有个非常特殊的身影—一位年近半百的大叔。在工厂基层干了几十年机修,当所有人都以为他的人生轨迹不会有太大改变时,却选择挑战全新的岗位,几年后又在稳定前途时辞职来到犀灵深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的“要事第一”原则,它的核心就是四象限。顺便提一下,史蒂芬·柯维的这本书,很值得一看,我看过好几遍,获益良多。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比如上网、游戏、购物、聊天、看朋友圈等。这些事情偶尔作为生活调节没有问题,但切记不可沉溺。有些人总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可以看一下,自己是不是花了太多时间在这一象限的事情上。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比如不速之客、不重要的会议、日常的琐碎工作。对这些事,先考虑是否可以拒绝?是否值得自动化?或者是否有其他方式优化流程?如果都不是,那就尽快做掉。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比如自动化或者改进效率的事情、工作规划、回顾总结、学习分享等等。这是最重要的象限(注意,最重要的不是第一象限),我们应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这里。这里的事情,大部分是着眼于未来,可以提升自己能力、改进工作效率的事情,但往往由于不是那么急迫,会被人忽视。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比如线上故障、Deadline等。这些都是要立即处理的事情。但其实这里的很多内容是从第二象限转变过来的,例如本来一个任务不紧急,但一拖再拖就变成紧急任务了。又比如如果我们把监控、稳定性做好的话,那线上故障就会减少。所以对待这个象限的原则是,尽量想办法减少这个象限的内容。
每次遇到事情,考虑一下它是哪个象限的,再决定如何处理。总之它给我们不少启示:
把自己的时间花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第二象限)上。
学会取舍。有的事情不一定要做,或者不一定现在要做。
学会协作。有的事情不一定要自己做,可以找人一起帮忙。
不要拖延。拖延会把不紧急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
不要钻牛角尖,把时间花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
除了四象限,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还有GTD和番茄工作法。这些大家都应该了解下,但是也不用生搬硬套,而是要最终建立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我用的Doit.im),学会规划好自己每天、每周以及更长期的任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6.html